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传承 / 中国礼

古代饮酒礼仪:后干为敬还是先干为敬

分类:中国礼     日期:2025-01-14 17:01:25     浏览:364
    中国从西周时期,就建立了一套饮酒的礼仪,可以概括为时、序、效、令,就是饮酒要遵循时令、礼仪、适量,不能随意而为,讲究“礼饮三爵”。就是说饮酒要适量适当,避免多饮喝醉失态失礼。《礼记·玉藻》提及三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

    在酒宴上喝酒,礼仪可分为四步:拜、祭、啐、卒爵。
    拜:先做拜的动作表示敬意;
    祭:把酒倒一点在地上,以示祭谢大地生养之德;
    啐:看到这个字第一时间想到,哎,这个字怎么会在这。其实这里的意思就是先小饮一口,称赞酒美味,让主人高兴。
    卒爵:到了这里就是干杯了,一饮而尽。
    
而在饮酒礼仪上还有一个就是究竟是“先干为敬”还是“后干为敬”?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是先干为敬,但是古人敬酒是“后干为敬”,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礼记》记载“长者举未釂(jiào),少者不敢饮。”就是说向长辈敬酒要起身,先行拜礼或者致祝辞。碰杯之后,要微微侧转身体,表示不敢与长辈分庭抗礼,然后再饮只要长辈杯中的酒未饮完,少者不能抢先饮尽。这就是“后干为敬”。
    
那为何我们现在都说“先干为敬”?
    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这种礼俗起源很悠久,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
    所以后干为敬是用于长幼、尊卑之间,先干为敬是用于主宾之间
  • 上一篇:古代饮酒 “六律”
  • 下一篇:没有了
  •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