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如同人一样,有酸甜苦辣涩的滋味交迭,也有豪情苦闷的心境感悟。从原料到酿造再到窖藏出品,饮用酱酒就像经历了人的一生。
正如人在追求人生的价值一样,酱酒也在追寻着它存在的价值。
而今,酱酒的价值终于找到了,每一个都是珍贵无比。
一、文化价值
酒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酱酒出现的时间也是非常久远。

酱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在南越国的宴席上,唐蒙尝到了来自“鰼部”(今仁怀一带)的枸酱酒,觉得十分美味。
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绕道鳛部,取枸酱酒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觉得甘美异常,赞其“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
明末清初,发酵,蒸馏取酒的工艺日趋成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酱香酒开始登上政治,外交,国际舞台。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有七大名酒入选,列归在传统工艺一项,这其中就包含酱香酒酿制技艺。数百年来茅台镇酱香酒酿造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至今仍完整延用。
酱酒传承有千年历史,在每一代酿酒人的手中,都在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酱酒的酿造文化深深影响着以茅台镇为主的酱酒酿造地区,人们饮用酱酒,品味酱酒,感受酱酒带来的美妙滋味,同时也熏陶在酱酒文化氛围中。
二、稀缺价值
物以稀为贵,在白酒行业中,酱酒一直都是稀缺性酒类。

原料稀缺:
红缨子高粱是茅台镇特产的一种有机糯高粱,它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酿酒的优质原料,正是因为它颗粒饱满、皮厚实,能够经受住酱酒复杂的工艺流程,使得茅台镇酱酒才有了纯正的酱香味。这种红梁只能在茅台镇独有的水分、土壤和气候环境下种植,这也是茅台镇酱酒具有不可复制性的原因之一。
根据贵州省地方标准《酱香型白酒酿酒用高粱》和贵州省团体标准《酱香型酒用高粱质量要求》的理化指标要求,酱香白酒高粱总淀粉50%~70%、支链淀粉占淀粉总量≥95%、蛋白质≤10%,脂肪≤4%,单宁1.2%~1.8%。
酱酒需求的日益增大,带动了高粱的使用量,许多引进的或是培育的高粱品种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并不符合酿造酱酒所用高粱的标准。因此使用红缨子糯高粱酿造酱酒的酒品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
产量稀缺:
“五斤粮食,一斤酒”,是对酱酒珍贵产量最直观的描述。
按照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定义,出酒率是指在标准大气压、20℃条件下,一个单位所产出的含量为50%的酒精产量。酱香型白酒出酒率一般为5:1,即5kg粮食产约1 kg(53%vol)白酒,出酒率并不高,可以说是在所有香型白酒中是最低的。相对于不到3斤粮食产出1斤酒的其他品类白酒而言,酱酒酿造用料可谓“奢侈”。

再加上酱酒至少有五年以上的储藏周期,产量少+储藏时间长,让优质酱酒更加稀缺了。
核心区位稀缺:
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酱香酒的微生物的栖息与繁殖,是不可复制的天然生态孕育基地,经过茅台酒厂申请和官方的界定,确定了茅台镇酱酒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

在技术、原料、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越靠近茅台酒原产地,酿造的酱酒会越醇正。
如今,在茅台镇早已有了成百上千家酱酒企业,但是真正靠近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中心区域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
三、升值价值
“酒是越陈越香”,有人将酱香酒比作液体黄金,这是因为酱香酒往往投入很小,但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纯正大曲坤沙酱酒,酱酒贮存的时间越长,酒体就越干净且口感更醇和。这是因为,刚蒸馏出来的白酒含有挥发性物质,以及少量的杂味物质,这样的新酒口感辛辣、刺激性强,不适合饮用。需要储藏一段时间才会挥发醇和。同时,酒体含有丰富风味成分,这些风味物质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会逐渐陈熟,老化,口感会变得更加柔和,香味也会更足,变得越来越好喝。
对于酱酒来说,储藏时间就是其重要的升值价值。
四、社交价值
自古以来,酒都是重要的社交媒介。酒是话匣子,更是结交朋友最好的润滑剂,不论是共饮、馈赠还是谈论,都能让人在社交中收益良多。

根据《酱香型白酒消费趋势白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酱香型白酒(以下简称酱酒)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其中尤其受到中高端人群喜爱。这些消费者大多将酱酒作为社交媒介,与朋友亲人一起品尝分享。
当下,无论是口感还是价格酱酒都占有社交优势,酱酒给社交场合带来的作用不言而喻。